井冈山,“红军”从未离开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乔振友 曾飞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4-17 09:34:17

开栏的话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华诞。

70年来,祖国沧桑巨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履铿锵。70年来,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站岗,与祖国同行。

在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丰碑上,深深镌刻着人民子弟兵的丰功伟绩。屯垦边疆,数十万官兵集体转业投身经济建设;修建川藏公路,3000余名官兵献出生命;深圳特区成立,人民子弟兵成为最早的“拓荒牛”……70年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总会出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今天起,中国国防报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复兴征程上的绿色身影”专栏,反映70年来人民子弟兵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生动实践,展现源远流长的军民鱼水深情,凝聚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磅礴伟力,激励广大官兵不断续写爱民为民新的时代篇章。

90年前,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井冈山成为共和国的奠基石。八角楼的微弱灯光点燃了革命的燎原之火,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全国的胜利。

90年后,勠力奋斗谋幸福的井冈山成为中国减贫事业的里程碑。井冈山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征程中持续发力,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也成为中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县。

从中国革命的起点走到中国全面脱贫奔小康的起点,井冈山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也没有忘记人民子弟兵的携手相扶。4月中旬,记者踏访井冈山革命老区,走近那支永远不走的“红军工作队”,感受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红色标语:见证为民服务宗旨

在井冈山朱砂冲林场行州村一栋老宅的屋檐下,有一幅写有“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的红色标语。历经90多年风雨,标语依然清晰可见。

莽莽山野,悠悠岁月。这15个大字,穿越历史时光,见证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

翻阅《井冈山市志》,200余个军爱民故事被载入其中——

1952年,宁冈县大队组织民兵2863人,为510户军烈属家庭代耕土地283公顷。

1991年,人武部组织机关干部和民兵3000余人次,开发荒山荒坡,造民兵林8.91公顷。

2010年,武警井冈山中队与黄坳村9户村民结队帮扶,投入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2013年,原南京军区协调华东五省一市与井冈山市开展“三联”活动,落实援建项目50个……

千里寻故地,旧貌换新颜。4月10日,记者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走进坳里乡寨下村。眼前出现一座小桥,桥头立着一块醒目的石碑:军民同心桥。人武部领导告诉记者,这座桥,是连接附近7个自然村的必经之路,但因年久失修,每遇大雨来袭,来往群众只能涉水过河。2015年,江西省军区多方协调资金500余万元,组织民兵苦战3个月修起这座桥。

搭的是桥,连的是心。95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唐守志逢人便说:“当年红军把木桥架到山里,如今解放军把水泥桥修到村里,我们熟悉的红军没有离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