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大战役纪念场馆,聆听红色故事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游巨波 姜玉坤 等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5-08 10:38:35

眼下,各地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庆祝新中国70华诞。其中,全国各地的纪念场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平台优势,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三大战役纪念馆就是一个缩影。

为了铭记伟大胜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我国分别在辽宁省锦州市、天津市、江苏省徐州市建立纪念馆,进行史料挖掘整理、普及军事历史和国防知识、开展国防教育等活动。他们创新方式方法,让纪念场馆更具吸引力,让红色故事更富感染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三个纪念馆,聆听红色故事。

——编 者

辽沈战役纪念馆

战役遗址重现英雄现场

■游巨波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姜玉坤

坐落在辽宁省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于2008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称为“胜利之门”的大门。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为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良好契机。纪念馆包括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等,藏有文物1.1万余件,采用光导沙盘、景观复原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全面呈现辽沈战役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

据统计,每年大约80多万人次到馆参观,其中90%是团体组织。对此,纪念馆有针对性地推出了7个版本讲解词,包括专家学者、党政机关干部、现役官兵及退役军人、企业职工、小学生及大中院校学生、普通群众等,实现受众人群全覆盖。

新的讲解版本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的喜爱。驻军某合成旅政委崔海旭说:“以前组织官兵参观时总感觉不解渴,如今讲解大多侧重战斗精神培育、战术战法运用,官兵爱听,也很受用。”

除了讲解词,他们还注重遗址开发,健全教育配套体系。

“一处遗址就是一个教育基地。”采访中,纪念馆领导告诉记者,着眼健全国防教育配套体系,锦州市委、市政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挖掘整合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梁士英舍身炸地堡、配水池等13处战役遗址,使之成为与辽沈战役纪念馆相呼应的国防教育景点,形成了以纪念馆为龙头的国防教育基地体系。

“可别小看这些战役遗址的开发利用,”辽沈战役纪念馆旧址处副处长刘军说,过去光靠纪念馆对战役细节、战斗精神、英雄故事等方面进行概括讲解,有了战役遗址就可以搞专题教学、专题教育,而且更有系统性、层次性和针对性。

“站在战役遗址,通过聆听讲解员讲解战史、战例,让我感受很多、收获很多。”驻军某高炮旅领导说,就拿攻打配水池战斗为例,过去只是知道这场战斗,但到底怎么打、为什么打、打了对整个辽沈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运用了什么战术战法,对现在有哪些启示,通过参观战役遗址才有了深入了解。

记者旁听了一次梁士英舍身炸地堡战役遗址的讲解,讲解员姚璐璐的讲解词虽然只有几页内容,却讲了50多分钟。在讲完梁士英为什么要舍身炸地堡后,她又讲了辽沈战役是什么时候发起总攻的,攻坚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梁士英炸地堡对战斗起到什么作用……最后,姚璐璐又讲了相关战例和人物。

辽沈战役纪念馆社教部副主任李曼告诉记者,如今,17名讲解员都能从一处遗址,讲到其他遗址,再讲到整个战役。渐渐地,凡是参观过辽沈战役遗址的人,都爱听战史、战例,对整个战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采访中,记者发现每处战役遗址都由多个英雄故事组成战例,每个战例皆有相关知识链接,并附有诸如“假如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感受”等互动话题。“我以前也没听过,很长知识。看来历史知识更应该身临其境地学习。”带着6岁孩子来参观的张先生说,孩子正处于建构价值观的年纪,一旦在孩子心中种下崇尚英雄的种子,日后便会生根发芽,化为积极向上的拼搏力量。

五一假期,由辽沈战役纪念馆职工创作表演的情景剧《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牤牛屯)公益上演。这是该纪念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一系列“红色文艺”节目的一个缩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