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漫谈丨从“无湘不成军”到“无湘不成解放军”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徐平责任编辑:马嘉隆2019-05-14 09:12

文化性格:湖南人“性质沉毅”“敢负责任”

“三湘自古多才俊”,从曾国藩创办湘军起,湖南开始出现人才喷涌的局面。此后,从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到维新运动;从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一拨拨湖南志士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冲锋陷阵。

清末维新运动,湖南是最开风气的省份。湖南维新志士救国意志坚定、富有牺牲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唐才常、沈荩、林圭等都为救国图强而壮烈牺牲。

辛亥革命,亦是湖南人冲锋在前。同盟会的创会元老79人,湖南籍有20人,占其1/4,其中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堪称主将。

辛亥革命主将黄兴

护国运动,又是湖南人率先发起。蔡锷、程潜等高举反帝制义旗,通电讨袁,全国响应。

护国运动主将蔡锷将军

中共一大代表13人中,湖南籍有4人(毛泽东、何叔衡、李达、周佛海)。他们所代表的全国53名早期党员中,湖南籍有20余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批湖南青年争相投考黄埔军校。黄埔军校1至5期共有学员7399人,其中湖南青年2189人,占30%,居全国之冠。许多三湘子弟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著名将领,如共产党方面的黄公略、曾中生、段德昌、刘畴西、左权、陈赓、许光达、肖克、宋时轮、陶铸等;国民党方面则有宋希濂、郑洞国、李默庵、陈明仁、黄杰、刘戡、夏楚中、李文、贺衷寒、廖耀湘、胡长青等。湖南籍的前五期黄埔学生共出了200余名将军,中将以上近60人。

黄埔军校

1926年,国民革命军继承孙中山先生遗愿兴师北伐,北伐军八个军中有3个军长、4个党代表是湖南人。

近现代中国百余年间,可谓是“湖南人材半国中”。湖南是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名人辈出的省份,特别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之多,居全国之冠。以《辞海》为据,近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籍44人,居全国之首;次为广东,38人;再次浙江,22人。现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63人,仍居第一位;第二位为广东,44人;第三位为四川,40人。无怪乎民国时有言:“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为普鲁士”(杨度)。

孙中山在评论湘籍志士时说:“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蔡元培曾在《论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