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 红其拉甫,天山之南的丰碑

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作者:李晨责任编辑:张诗梦2020-01-23 14:58

(一)

在红其拉甫,植物比人更难扎根。

海拔4733米的红其拉甫常年积雪,零下40多度的气温,吸口气都怕被噎着。

那年,19岁的杨万强从“陇上江南”来到这冰山哨卡,环顾四周,“光秃秃的啥都没有”,还真有点瞧不上红其拉甫。

直到2012年,红其拉甫才有了自己的温室大棚。由于高原土壤的碱性大,一浇水就容易板结。杨万强和班长们从山下的塔克曼基地拉来一车车土,和着羊粪、牛粪和鸡粪以中和碱性、丰富土壤里的微量元素,让这水泥一样的土壤也能长出绿色。

见惯了绿草盈盈的杨万强,就这样和高原土壤杠上了。

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温室大棚。

植物札下根来至少需要1年时间,现在所能留下的农作物品种是一茬茬官兵反复实验的结果。也因此,这个西北汉子种起菜来就像绣花一般,他严格控制着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通风时间——高原上紫外线强烈,要适时放下盖在大棚上的棉被,以免棚内作物被灼伤;棚内温度较高时,要将塑料棚膜拉开约25公分的口子,让作物免于病、虫害的侵袭;要时常更新在大棚里播放的背景音乐,因为在红其拉甫,人和作物都需要音乐……

7年来,杨万强将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习性铭记于心,已无需写在本子上。在他和官兵们的精心照顾下,西瓜、西红柿、草莓、葡萄、辣椒、茄子等蔬菜水果,已经占满了这6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

在红其拉甫,不大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只有在看到农作物破土、发芽、开花、结果时,杨万强才知道一年又过去了。

对于炊事老兵李晨来说亦是如此,一眨眼,十年已逝,但热血难凉。

今年28岁的李晨总喜欢在战友吃饭时观察他们的表情,这道菜好吃?那道菜不够辣?但李晨总能在大伙吃上温室大棚里的绿叶菜时,看到开心的笑容。

温室大棚里养出的萝卜个个长得喜人。资料图

高原上的土缺少微量元素,人也不容易吸收微量元素,这让官兵们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十二指肠溃疡和牙齿疾病。为了照顾好战友们的身体,李晨会经常做一些温补的食物,但恰恰是这些食物,难倒了李晨。

帕米尔高原上的气压低,水烧开时也只有80多度。这让蒸馒头、煮粥、蒸米饭成了难事——拿蒸米饭来说,水“烧开”需要5分钟,将米倒入“沸水”煮上20多分钟,再放入高压锅里压上2小时才能入口。

饭菜要换着花样做,生命也要有意义的过。

红其拉甫抵挡着时光不休止的追赶,官兵们安居在这一方天地内,也与时光达成和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