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星人”守护“我们的星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段江山 谭靓青 安普忠 吕炳宏责任编辑:李晶2020-02-10 12:03

致敬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谭靓青

盯着方寸电脑屏幕,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程师高宇脑海里闪现的却是浩瀚星空。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测控的卫星具体长什么样、在太空如何旋转飞行,只能通过推算和想象进行模拟。”高宇的描述,呈现了“牧星人”仰望星空的特殊方式。

眼睛看不见,并不妨碍“牧星人”的心与太空紧紧相连。

技师何龙每次看天气预报都感觉特别亲切:“提供天气数据的风云卫星是我在‘管’,算是‘老战友’了。”

每次有卫星实现超期服役,何龙都会和同事们在这颗卫星发射升空的周年纪念日给她过生日,以感谢“老战友”为祖国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

那次,一颗新型风云卫星发射升空,开始工作。何龙一上班,看到值班室大屏幕上不再显示退役的旧型风云卫星遥测数据,心里顿时空落落的。他说:“少了一颗卫星,就像少了一位‘老战友’。”

在“牧星人”心里,时间的概念往往与众不同。

采访工程师王晓辉,记者发现,他很难想起某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却能快速回忆起这件事发生在哪颗卫星发射升空前后。

每次卫星测控任务都已刻进他的脑海,成为“牧星人”特有的人生记忆刻度。

对于这份守护星空的事业,每一位“牧星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总工程师樊恒海凭借过硬的卫星测控技术,被称为“卫星抢救大师”。每当面对地方科技公司或科研单位的高薪聘请,他都婉言谢绝。

“这里有我的梦想,有我最喜欢的挑战。”樊恒海不喜欢做重复性的工作,而排除卫星故障恰恰最需要创新。樊恒海多年跟踪统计发现,卫星进入太空后,绝大多数故障都是从未遭遇的全新情况。

“水平再高的工程设计,也无法预防所有可能发生的卫星故障。”樊恒海处置过的卫星故障涵盖了控制系统、推进系统、设计缺陷、零部件老化等各方面。这些年来,他始终冲锋在航天器测控领域最前沿,圆满完成了40余次飞船、卫星等航天器测控和卫星抢救任务。

以樊恒海为代表的“牧星人”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20多年前,工程师曹继宏和同事们必须用手抄写测控数据。每颗卫星的测控弧段,他抄到手腕发酸,每颗也只能抄下100来条测控数据。

就是在那样原始的作业条件下,他们不仅没有遗漏任何一个异常数据,还实现了中国航天器测控史上许多的第一次。

如今,卫星测控已实现信息化。“以前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处置完的疑难故障,如今大多只需一两天。”提起这些变化,曹继宏一脸自豪。在他眼中,卫星“就像人一样,也会头疼脑热”,而“牧星人”就是“医生”,为故障卫星精准诊断、快速处置,时刻守护好我们的卫星。

这些仰望星空的“牧星人”中,既有樊恒海这样的“明星”,也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坚守在祖国大江南北,坚守在航天测控一线。

无论身在何处,“牧星人”都在为守护我们的星空而付出。祖国的航天事业因他们而行稳致远,我们每一个人都因为他们的付出而享受到了现代化信息服务。

在万家团圆的特殊时刻,让我们致敬这些仰望星空的人,致敬每一个因梦想而努力的中国航天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