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陈海林亲人回忆讲述陈庄歼灭战——
“胜利,是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解放军报记者 陈晓杰
见证抗战老兵陈海林与年轻时的自己相拥
盛夏南方,疾风骤雨模糊了街景。陈齐的家掩映在城市一角。
走进房间,陈齐打开珍藏的影集,一张张向记者介绍他的父亲——抗战老兵陈海林。讲起父亲戎马倥偬的人生,他几次流泪。
陈齐介绍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某师范学校,照片上的陈海林,脸上还透着青涩。
青年时的陈海林。(图片由陈齐提供)
老年时的陈海林。(图片由陈齐提供)
出生于河北新乐的陈海林,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全家勒紧裤腰带供他读书。毕业后,陈海林本可当个小学教员。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
“听说要去参加八路军,家人都担心父亲的安危。但他很坚定,坚持要‘参加队伍打日本、救中国,不当亡国奴’。当兵那年,父亲才16岁。”陈齐告诉记者,1938年5月,父亲陈海林入伍成为120师359旅一名战士。
“陈庄歼灭战,是父亲在上下细腰涧战斗后经历的第二次大的战斗,他生前多次提起有关陈庄战斗的往事。”陈齐翻开一本军旅作家写的书,将书中记录的父亲故事娓娓道来。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寇将军事进攻重点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开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9月,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陈庄遭到日军进攻,我军依托有利地形对敌包围打击。得知日军被围消息后,灵寿和慈峪方向的敌人赶来增援。
陈海林时任719团3营4连副指导员。他和战友们埋伏在白头山阵地,不让敌增援部队由此前进一步。
一天晚上,增援的敌人企图利用夜色掩护进攻。陈海林看得分明,有几个日寇从山上偷偷摸摸跑了下来。他瞄准敌人,奋力投出一枚手榴弹,战友们的枪声随即响起,敌人立刻四散逃开。
陈海林拼命追着敌人投弹。冲上来的敌人纷纷倒下,后续的敌人吓得不敢上前……
日寇不甘心就此败退,向我阵地投放毒气弹。陈海林和战友曾在一次战斗中遭遇敌人投放的毒气弹。有了上次交手经历,他和战友用衣物、毛巾掩住口鼻,继续坚持战斗。
经过6天5夜的激战,陈庄歼灭战胜利结束,我军全歼进犯日军,缴获敌轻重武器。
“胜利,是英雄用生命换来的。”陈齐在父亲的一本日记中找到这样一段描述,“这次战斗,我军参战部队也付出了一定代价,英烈们为抗战的胜利洒尽鲜血,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陈海林一生所获荣誉众多,他时常叮嘱儿女们:“党的战士,要一生跟党走。”
新中国成立前夕,陈海林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从一名陆军军官成长为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此后大半生,他投身人民空军建设,成长为“从地上打到天上”的战将。
“他战斗英勇,曾多次负伤,我常听他讲起那些感人的细节。”93岁高龄的陈海林妻子苏兰,说起丈夫“九死一生”的经历,几度泪眼模糊。
在陈海林的电话号码本中,清晰记录着昔日战友的联系方式。每逢过年过节,他总要打电话问候老战友和他们的家人。生病住院期间,陈海林也要把电话本带在身边,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他说,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就仿佛见到了惦念的“亲人”和战友。
2022年,百岁老人陈海林去世。遗体火化后,家人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6枚弹片。儿女们怀着崇敬之情,将这些特殊的“战斗勋章”珍藏在一个木盒子里,旁边摆放着一面五星红旗。他们说,希望父亲与心爱的祖国永远在一起。
采访结束,记者心中澎湃——拂去岁月的轻尘,触摸历史的心跳,英雄的赤诚尚有余温。走近英雄,我们才懂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追寻英雄,我们的步履坚定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