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强调的这个基本功,要练好其实不容易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洛兵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18-01-12 19:13:57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主席专门强调了一个问题: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主席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什么是调查研究?举个例子,你家附近的饭店,哪几家豆腐做得最好?哪几家水酒做得最好?也许你会质疑,这算什么调查研究,又能有多大意义?

但实际上,1930年5月,毛泽东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要了解的正是上面那些问题。他走访了当地47家商店和94家手工业店铺之后,将红军的城市政策定为“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纠正了“左”倾错误,也解决了供应难题。

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制定红军政策时心里有谱吗?批评错误观点时敢开口吗?部署具体工作时敢拍板吗?因此,不要小看了调查研究,离开了这个基本功,就谈不上发言权、决策权,更不可能干好工作。

在这个基本功上多下苦功,绝不会是无用功。陈云同志就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

特别是在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经常会有许多看不清、弄不明的地方。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实际中去“摸活鱼”,到群众中去“拜老师”,到清新的生活中去“深呼吸”,到广阔天地中去“找答案”。正如毛主席所说:“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到哪调研?找谁调研?怎么调研?里边有着很多讲究。

1985年,习仲勋来到江西兴国县调查,在该县一户安排好的农家,他对当地陪同视察的同志说:“你们事先安排好了让我看的,我不看!”

1958年,邓小平到四川隆昌调研,见面就对当地同志摆摆手说:“不必了,还是我问到哪里,你们就讲到哪里吧。”

与之相比,如今一些部队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上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形式主义现象。有的甘当“过路神仙”搞“调研秀”,看似去了很多部队、过程认认真真,实则白费力气,没调查出什么结果;有的明明知道“事先安排好了”,却心甘情愿配合下级“演戏”,不肯说一句“我不看”,不愿说一句“不必了”。

如果在调查研究中搞形式主义,得到的只能是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很难找到真问题、发现真矛盾。以这种调研为基础的工作,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轻则延误部队建设发展时机,重则会影响战斗力生成。

调查研究中的另一种错误倾向,是官僚主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但是,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身居高位,是不是就一定能够看清事物呢?未必。

对此,赵朴初就曾撰文提出过不同看法。他说,“我常坐飞机,向窗外望去,上面晴空蔚蓝,脚下云海茫茫,哪里看得清下面呢?”因此写下这样的诗句:“但畏密云遮望眼,应知身在最高层。”

1947年刘伯承率部挺进大别山,前边淮河挡住去路,后面追兵即将赶到,搭架浮桥又来不及,去查看的参谋回来报告“大水滔滔,难以过河”。刘伯承当即批评他:“应该看水深、流速、河底情况等,‘大水滔滔’是什么概念?”他带了一名警卫员,找了一个小筏子下了河,手拿一根竹竿亲自试水深,又看见一位饲养员从上游拉牲口过了岸,当即判断可以过河,成功甩开了敌人。

正因如此,习主席强调,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

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各种矛盾困难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官兵有什么活思想,上级指示精神怎么落实,实战化训练怎样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建设怎样开新局出新貌等,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发言权、决策权。

领导干部应带头调研、经常调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官兵中、到训练场,摸清官兵所盼所忧和工作现状矛盾,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以调查研究的“十月怀胎”之势,促成解决问题的“一朝分娩”,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夯实谋事之基、拓展成事之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