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说融合|"喜"在哪里 "盼"在何处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蒲云龙 王周责任编辑:杨一楠2018-02-10 01:18

荒滩渔村变身海军公园

“新地标”放飞摄影梦

白振军(四营二连下士):我的家乡在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说起军民融合,我首先要说的就是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随着军民融合战略在这里落地生根,昔日荒滩渔村,蝶变为高端项目的集聚区、环境优美的海军城和军民协同创新的大学城。作为一个摄影迷,我还为去年在这里举办的“融合筑梦·魅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摄影大赛投了稿,希望能拿个好名次。

这几年,我深深感受到,军民融合为家乡建设带来的效益是全方面的。国防和经济效益不多说,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也很有启示:双拥文化更浓了,全民国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VR技术引爆融合魅力

“义务讲解员”当得真值

徐宁(五营二连中士):去年休假,我和朋友去了军界·秦皇岛军事科学教育VR基地。在那里,我们坐进了核潜艇、“飘”进了天宫一号,我还当了回全程免费“义务讲解员”呢!每介绍一个军民融合创新成果,朋友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十九大报告中这句话,让人倍感温暖。我觉得,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军民融合成果展,就起到了这样一个好效果。

我注意到,游客们在兴高采烈的参观和体验中,脸上写满了惊喜和赞叹,对军民融合最新成果和强大威力由衷自豪,对我们这支军队认同感更是油然而生。我朋友带上VR眼镜,体验了一把战机飞行员后告诉我,他参军的念头更强烈了。

“巨型大学”体量大

学历证书不再稀罕

毕硕宁(五营上等兵):我是一名两年兵,当初经历了高考失败后来到部队,梦想能通过努力考上军校。说起军民融合,我感触最深的当然是教育这一块儿,毕竟和自己息息相关嘛!去年,军地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基层部队渐成渠道,我们部队近十位地方专家学者走进军营授课,有通信领域的大咖,有会计师等等,战友们训练之余,学习掌握了不少实用技能。

尤其让我兴奋的是,还有特别针对考学战士们的考前辅导课。班长说,那就像场“及时雨”一般!今年我也将成为一名部队考生,希望能够继续享受到更多军地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带来的便利。

宋鲁文(五营三连四级军士长):入伍13年,对部队因为军民融合而发生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拿教育领域来说,过去曾有人认为,进了军营就成了“傻大兵”。而现在,我身边战友通过军民融合“巨型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远程教育,纷纷拿到大学学历证书。学历证书不再稀罕,稀罕的是能有真本事。像小毕这样“新生代”战士们的军营求学路,也因为军地结合育才模式而变得愈发广阔。

随着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政策逐渐完善,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将成为部队人才建设源源不断的“肥料”,“求学在军营”正在成为一个新潮流。

退役前吃上“定心丸”

“民参军”有个好奔头

侯昭强(五营三连上士):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这对我们即将走入军营“最后一公里”的老兵来说,如同一颗“定心丸”。其实,在退役军人安置上,军民融合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退伍季,一些“民参军”企业招聘会已经开进军营里,纷纷为老兵抛来橄榄枝。一位企业家说:“退伍军人优先招聘,是‘民参军’企业一个标配”。更应该看到,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各项优惠政策逐步落实,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领域,军民融合的创业空间前景广阔。选择创业“参军”,或者入职“民参军”优势企业,对老兵来说都将是一条大有可为的路。(蒲云龙、王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