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丨东风航天城,戈壁滩上的绿洲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张雷 刘西振 汪江波 责任编辑: 乔楠楠 2019-06-06 00:18:03

西去巴丹吉林沙漠不足百里,一座楼房林立、绿树成荫的小城,突兀地出现在地平线上,就像镶嵌在茫茫瀚海中的一颗宝石,璀璨夺目。

绿树与黄沙形成鲜明的对比,残破的古烽火台与高耸的发射塔架遥相呼应,眼前的一切都强烈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就是东风航天城。

它始建于1958年,建场61年来,为国家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业绩。

尤其是“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确立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大国地位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我国航天史上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针拨回上个世纪50年代。为捍卫新中国,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筹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试验靶场。1958年,陈士榘将军率十万建设大军,悄然开进了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他们住帐篷、睡地窝,顶着风沙,战天斗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要想在戈壁荒漠上生活、工作、扎根,要想试验设施设备免受风沙侵袭,就必须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航天城地处额济纳荒漠极端干旱区,年均降水量仅43.7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413毫米,是年均降水量的78倍。要想在这样的地方种树,谈何容易!

1960年4月,航天城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在缺少施工机械的条件下,硬是靠着锹挖镐刨、车拉肩扛、筐抬盆端,奋斗了30个月,在黑河河畔建起了一座1800万立方米库容的水库和18公里长的引水渠道,把生命之水引进了东风航天城。几十年来,他们打井修渠,架设管道,树种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

61年来,东风航天城已建设防风林29000余亩,生活区绿地17000余亩,植树580余万株,完成围栏封育工程13.70公里,实现天然林草围栏封育14.15万亩,节水改造人工绿地4150亩,菜地939亩,人工林5250亩,果树1158亩,蔬菜大棚90亩。在茫茫戈壁建成了60多个大大小小的绿洲,各单位平均绿地率达到了63%。

水是生命之源,发射中心努力打造生态水系航天城,将水资源高效配置、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与亲水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兼顾。

从东风水库通过干渠引水到东风湖、飞天湖,结束了场区无地表水设施的历史,调节了小气候,为保持生态环境平衡,营造和谐的人居水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将环境绿化与航天文化相结合,打造碧水绿地、人水和谐的人文居住环境。通过平缓起伏的草坪、群落成荫的树木、整齐别致的绿篱、错落有致的花卉、涓涓细流的渠道和宽阔自然的水面,相互映衬、动静有致,为航天城广大科技工作者、职工、家属创造了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那一行行挺拔的杨树,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枣林和人工绿洲,形成了防风固沙、保护航天城的绿色屏障。东风航天城多次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甘肃省绿化造林先进单位”、“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生态航天城,是东风人持之以恒的追求,一辈辈东风人将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东风航天城不断努力!

蓝天保卫战,东风人在行动!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