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情日记》五十年,记录一名名战士成长的真实"轨迹"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连源 王路加 赖文湧责任编辑:丁杨2019-07-13 13:54

形势任务变了,捍卫荣誉的决心不变

“重温班史:兖州战役中,八班战士平均年龄不到18岁,但他们完成任务坚决彻底,攻克内城苦战2小时,连续5次击退三面向我反扑之敌,与敌展开白刃战至最后一人,战后被授予‘青年战斗模范班’荣誉称号……”

——摘自《兵情日记》1985年3月1日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血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祖国灿烂!”这是八班两任班长在一次班史交接时,在《兵情日记》中写下的话。

八班每一名新来的战士都要从《兵情日记》里上这么一课:“在八班,每个人都要把荣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来到这里,我们只有争荣誉的义务,不能给集体抹黑。”

不论是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兖州城头、在和平时期摸爬滚打的训练场,还是在新时期出奇制胜的演兵场,荣誉意识始终根植于八班每一名战士的心中。

2017年深秋,一场实兵实弹演习在某训练基地展开。面对“敌”军强大的炮火压制,我方久攻不下,时任八班班长陈立主动请缨,带领八班战士每人背负20公斤炸药包,一路隐蔽进攻,仅用35分钟就突破3道障碍,成功抵近“敌”军防御最前沿,为演习获胜立下首功。

今年5月,旅里举办创破纪录活动,班长汪涛不顾左肩韧带拉伤,主动找到连长请缨:“这种关键时刻,请相信我!”他的执着打动了连长。在比武场上,汪涛忍着伤痛带领班里战士大显身手,先后在旅创破纪录活动和军体运动会中取得了5个第一、4个第二的好成绩。

武器装备变了,强军精武的精神不变

“在1964年河南信阳全军大比武上,我们八班参加的单兵战术和班战术(实弹)两个比武课目,获得了全军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叶剑英元帅接见。单兵战术课目的训练,逐渐成了咱们八班的一个金字招牌……”

——摘自《兵情日记》1974年7月18日

在《兵情日记》里记录的年度考核成绩一览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八班已告别昔日苦练“米、秒、环+体能”的旧模式,步入了以驾驭信息化装备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战争年代,八班战士用一杆枪和一双“铁脚板”,赢得战斗的胜利;全军比武,八班战士靠着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摘得两个桂冠。半个多世纪前的八班战士也许不会想到,赫赫有名的“战术标兵班”如今也装备了步战车,实现了由“铁脚板”向“车上神”的跨越。

2017年,连队调整转型为两栖装甲步兵连,八班又率先完成了从陆上到海上的转型:第一次装备试水,八班战士不仅担负开浪的重任,更是编队里的“领头羊”;第一次海上实弹射击,八班在风高浪急的陌生海域,成功命中目标。

初夏时节,八班所在营在某海域组织夜间海上驾驶训练。课目全新、海域陌生,加上夜间能见度低,风险系数高,“敢不敢下海、敢不敢冲击”成为摆在官兵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八班请求第一个下海!”班长汪涛向营里提交请战书。

海浪激荡,两栖战车鱼跃入海。波峰浪谷间,战士陈文驰紧握操纵杆,加油、更换水上挡、打开防浪板,两栖战车急速冲过浪峰……波涛之上,八班向未来战场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我们可以没有一套完整的迷彩服,但决不能够没有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不论环境如何变化,条件如何艰苦,战场如何险恶,八班的兵永远要第一个站出来!”走下演训场,班长汪涛在《兵情日记》中记录下战士们的战斗激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