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层科研干部,感受一位"草根创客"的苦辣酸甜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周远 刘日佳 颜兴旺责任编辑:丁杨2019-08-05 11:27

“相比科研环境改善,科研成果得到官兵好评,更令人感到幸福甜蜜”

那年,郑献民所在旅在上级单位的指导支持下,率先成立了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站,基层科研环境从此明显改善。

郑献民记得,当时,旅机关的办公条件是一个部门一台投影仪、一个科室一台电脑,很少有办公室装空调。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站一成立,就拥有了全旅配置最好的办公室:配有打印机、投影仪,装有冷暖空调和10台整齐排列的电脑。原本分散在各基层单位的技术干部,从此有了一个舒心的集中办公环境。

旅里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创新的制度机制:工作站所需经费可直接到财务报销,技术人员再不用自掏腰包或者为了报销东奔西跑;工作站工作进展情况直接向旅领导汇报,不用再经过机关和营连;项目关键阶段,工作站成员可以申请脱产攻关……

部队调整改革后,中部战区陆军又专门召开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并建立创新团队扶持机制,设立创新团队基金,规范年度科技会议,并将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站的做法在更多部队推广。

这一切,郑献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干劲更足。“相比科研环境改善,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官兵好评,更令人感到幸福甜蜜。”他说。

过去,在火炮装填时,官兵力度、方向不同,火炮弹着点就会出现偏差,火炮阵地构设、数据计算等操作再正确也可能无法命中目标,郑献民研制出全射界恒位送弹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被广泛推广运用。

“这个发明真好!”一次,郑献民在外单位调研,看到了他的革新成果,听到了官兵的交口称赞。尽管他没有表明“这是我发明的”,但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这些年,郑献民的创新成果得到推广的有不少:通用无靶光电校枪仪、助退式牵引火炮训练弹、野战便携式多功能电库……每当看到官兵用这些成果解决了装备训练问题,他脸上就绽放出幸福与自豪的笑容。

这些年,郑献民遇到的喜事也接连不断:某项目被确定为陆军武器装备科研重点项目,旅创新团队被战区陆军批准为“首批重点扶持创新团队”,个人被推荐为全军优秀专业技术干部人才岗位津贴候选对象……

与此同时,随着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站的名头越来越响,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陆军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都积极与他们开展项目研发与教材编写合作,基层“创客”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甜蜜。

科技兴军,“草根”力量不容忽视

■周 远

提起科技创新,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科研院所。的确,一些重大的科技创新往往需要深厚的技术底蕴、完善的实验试验环境,科研院所自然是科技成果的“高产地”。专业的科研机构固然重要,活跃在基层部队的“草根创客”也不容忽视。

战场上,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不会是科学家本人,再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使用过程中也难免出现问题。作为武器装备的直接使用者,基层官兵对装备使用中的问题体会最深,对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最后一公里”最有发言权。基层科技干部造不出坦克飞机大炮,但离开他们,这些武器装备则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无法发挥应有战斗力。

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紧贴装备使用难题开展创新攻关越来越重要,基层科技干部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掣肘也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

贯彻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基层官兵没有谁是旁观者。基层科技干部要学以致用、刻苦攻关,破解影响战斗力生成的技术难题;基层官兵应刻苦训练,最大限度挖掘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发现并反映需要创新攻关解决的现实课题;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关心基层科技干部成长发展,为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环境……只要做到“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基层这片沃土也能结出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