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天堑变坦途,边防一线“换了人间”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雪振 胡铮 潘昭责任编辑:丁杨2019-10-11 16:44

新型补给舰抵达南沙某岛礁。

天堑变坦途,边防一线“换了人间”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在三级军士长曹浩军的眼里,边关“行”的变化,体现在巡逻方式的转变上。

2002年9月,还是新兵的曹浩军来到雪域高原。第一次参加连队巡逻,老兵们告诉他“巡逻点位就在面前的那个山顶”。只是,看上去不远的路程,他和战友们走了一整天。

通往点位,其实没有路。“脚下尽是乱石,随着海拔的升高,体力消耗大,每走一步都艰难。”曹浩军回忆说,那个点位,位于海拔5420多米的雪峰之上,日复一日,他们硬是用双脚踏出一条路。

还有一处点位,官兵巡守,需要蹚过数条冰河。5公里的路程,曹浩军和战友得走9个多小时。一年又一年,脚底板磨出的血泡破了又愈合,长出了老茧,在曹浩军这个“老边防”看来:能走得了边防的路,以后啥路都能走、啥苦都能吃。

随着边防巡逻路的逐步改建,曹浩军所在连队下辖所有巡逻点位都修通了行车便道。后来,上级给连队配发了巡逻车,边防巡逻由“徒步”转变为“乘车与徒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路况一般,有时乘车巡逻,曹浩军和战友们还会因为颠簸而被“抛离”座位。巡逻路修通后,改善了守防条件,让“苦日子”一去不复返——正如连队战士们编的一句“顺口溜”里说的:“时代在进步,巡逻少走路;坐车像跳舞,风吹还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地携手为边防一线建设巡逻路,千里边关形成以国道为主体、简易边防公路为枝干、巡逻道路为末端的交通格局,管边控边以及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边防交通的改善,推动执勤能力从“平面”到“立体”转变——全地形巡逻车、摩托雪橇等装备陆续列装部队;视频监控系统的投入使用,让一线连队对重要管段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监控。

走进边防某连的监控室,大屏幕上依次显示数个监控画面,滚动播放实时监控情况——防区情况“一览无余”。

监控器材走进连队,带来了多样化执勤方式。“过去,官兵需要以乘车、骑马、徒步的方式巡逻‘到点到位’。如今,连队实行信息化执勤,执勤效率和处置能力均得到提升。”连队指导员周健的脸上写满自信。

去年入伍的上等兵向文,立志扎根边防。新兵下连前,他选择报考“无人机操作培训班”,经过两个多月培训,向文成为连队第一位无人机操作手。

如今,向文的主要任务除了练好基础课目,还要练好无人机操作使用。无人机落户边防,让巡逻监控再无盲点。向文笑着说:“管边控边,无人机的作用大着哩!”

鉴于交通的改善,近年来,集摄像、取暖、吸氧、做饭、电台等为一体的新型猛士巡逻车落户边防,巡逻守防“如虎添翼”。

而今,四通八达的边防公路“横向贴边、纵向到点”,一座座“信息化烽火台”随时感知风吹草动,空中直升机、无人机随时监控边情……边防一线已然“换了人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