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感受下北国冰城哈尔滨炽热的爱军情怀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田志国 孙健 乔振友 等责任编辑:张宏洲2018-05-23 09:06

军娃优学

开设入学“绿色通道” 军娃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孩子上学的事情办好了!”刚刚走出校门的刘沙沙手握女儿的入学通知书,兴奋地向爱人王立军报喜。

今年上半年,丈夫所在部队移防到哈尔滨,孩子迁户口、找学校、转学籍的事让两口子犯了难。

让夫妻二人没想到的是,家刚搬来,事情便有了着落。“部队移防到哈尔滨后,警备区工作人员很快与我们对接,新学期一开始,女儿就到省级一类小学的香坊区中山路小学二年级上学。”说到这里,王立军的眼角有点湿润,“本来以为人生地不熟,啥事都难办,没承想到了哈尔滨就像到了家,孩子顺利入学,妻子也即将随迁过来,我彻底没有后顾之忧了。”

“今年,全市共协调安置入学军人子女219名,像王立军这样转隶到哈尔滨需要转学的军人子女有26名,总人数创历年之最。”警备区副司令员王勇男介绍说,移防部队进驻后,他们联合市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修订《哈尔滨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办法》,按照“优先入学、优先保障”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军人子女更加快捷地享受驻地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哈尔滨市共为近2000名军人子女办理入学入托,还依托教育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集中开办“军人子女食宿站”,保障换(移)防和驻边防、高原高寒等艰苦地区的军人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军转优岗

在部队是“金子” 到地方同样发光

“我会被分配到哪里工作?分配的工作不适合我怎么办?……”去年选择转业后,一个个问号在空军某部军官梁继奎脑海中徘徊。

没过多久,哈尔滨市军转安置结果公示打消了梁继奎心中的顾虑,功绩分位列第一的他,被平职安置到市委办公厅综合三处任副处长。

“如果说转业是人生的又一次自我挑战、自我重塑的过程,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已经成功实现了转型。”说这话的时候,记者面前的这个男人腰杆笔直,眼神坚毅。梁继奎在部队时就长期从事文字综合和管理工作,综合素质较强,到岗后,单位给军转干部安排专业培训,让他对新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很快适应角色的转换。如今,他已经成为新单位的骨干人才。

“每年到了转业季,市里都要对军转干部按照职务高低、任职情况、立功受奖、艰苦奉献等要素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考评排名,把重要岗位交给在部队贡献大、政绩好、能力强的同志。”同为转业军人的市军转办主任李亚斌对此感慨颇深,据他介绍,军转办充分考虑军转干部的专业特长,在民政、人社、人防等与国防建设有关的单位协调预留部分岗位,让军转干部尽快进入角色。

2017年,哈尔滨市在转业干部较去年增加27%的情况下,126名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符合他们专业特长的公务员行政岗位。“这是对军人价值最大的肯定。”警备区政委韩玉平说。

老兵优抚

你为祖国牺牲奉献 我们为你膝前尽孝

“张老,我来看您啦!”4月5日,家住哈尔滨道里区宜居家园的抗战老兵张德禄的家里迎来一位特别的客人——哈尔滨市委常委、副市长柳士发。一进门,他就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和生活情况。

今年88岁的张德禄老人1941年就入伍参加革命,历经许多次战役战斗,多次负伤。回忆起过去的艰难岁月,老人感慨万千:“战争年代,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日子好了,每年政府给几万块钱补助,还帮助我们解决住房,你们看,连这电视、冰箱都是政府送来的……”

张老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每到重大节日,都会有市、区领导和部队官兵来看望他,陪他唠家常,听他讲战争故事。在他家的一间小卧室里,堆满了各种慰问品。

张德禄老人的经历,只是近年来哈尔滨进一步加大对优抚对象,尤其是军烈属及在乡老兵关爱力度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去年,根据优抚对象生活需求,哈尔滨市在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拨付400万元,为全市烈士遗属、在乡复员军人、残疾军人(年龄75周岁以上)三类重点优抚对象配发手动轮椅、助听器、四角拐等辅助器械,让优抚对象生活有保障、平时有关爱、精神有慰藉。

为感召更多人关注这些已是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的身心健康、衣食冷暖,去年年底,哈尔滨警备区还启动“寻访抗战老兵”活动,立起全社会“学习抗战老兵、关爱抗战老兵、尊崇抗战老兵”的鲜明导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