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启事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刘上靖2019-06-25 08:55

331 陈誌

陈誌,女,汉族,1978年11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昆明市德胜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誌把“诚信”二字看得比黄金还珍贵,矢志不渝坚守“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对顾客,承诺严把质量关,确保吃得放心;对员工,承诺关怀备至,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对社会,承诺热心公益,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006年,陈誌接过婆婆经营了22年的德胜桥豆花米线店,立志坚持诚信为本,打造百年老店。为了给顾客呈现最美的味道,陈誌总是多花钱买好材料,舍弃不新鲜的食材,绝不让问题食品上桌售卖。为保证餐饮行业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陈誌建立了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配送的严格标准,确保豆花米线绝对安全。多年来,德胜桥从未发生过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2015年,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出台后,成本陡增。当时有人建议采购便宜原材料以降低成本,被陈誌当即否决。她说:“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将诚信置于营利之上,才能对得起良心。”她不求规模快速扩大,只求品质不断提升。有人提出通过加盟方式可以多赚钱,陈誌以加盟店食品质量难以保证为由断然拒绝。如今,诚信已成为员工自觉遵守的企业文化,靠着这种深入骨髓的诚信,德胜桥从当初的小店已发展成在全省有30多家门店的连锁企业。

一直以来,陈誌都在努力构建一个“企业大家庭”,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她给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分配股权,组织员工定期体检,为每位员工购买保险和社保,添置文体设施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定期组织员工旅游……如今,对“家”的认同已经深入每位员工内心。

重信践诺的陈誌,致富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出资25万元建设宜良县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出资8万余元为五华区残疾人艺术团购买交通车辆,出资10多万元为祥云县等9个贫困区县群众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些年来,德胜桥豆花米线共向社会捐款捐物价值多达500多万元。

陈誌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

332 拉齐尼·巴依克

拉齐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牧民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他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70年来,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坚守边疆巡逻的承诺。

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红其拉甫,塔吉克语为“血染的通道”。驻守在这里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因地势险要不能乘车、骑马,只能借助牦牛巡逻。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刚刚成立,拉齐尼·巴依克的爷爷自告奋勇做了连队的义务向导。1972年,他的父亲从爷爷手中接过向导接力棒,一走就是32个春秋。拉齐尼·巴依克十几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探路和查看地形,他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护边员。2004年,刚从部队退伍的他接过了父辈们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成为一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2011年10月,他带领巡逻官兵在吾甫浪沟巡逻时,突遇暴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不慎掉进雪洞,周围的冰雪还在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巴依克舍命相救,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自己却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三个小时才挽回性命。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冲出十几米远。

70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巴依克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严重摔伤,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边防部队的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为他们带路,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拉齐尼·巴依克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爱国拥军模范、道德模范等称号。

333 苑永萍

苑永萍,女,汉族,1955年4月生,北京靓诺派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苑永萍坚持诚信立业,恪守“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准则,首创“立裁百号、量产定制”技术,坚持“个性化制作”,承担高消耗、高库存风险,严把质量关口,不断做大做强自主服装品牌。

用诚信赢得顾客信任。1998年,大批顾客慕名而来,涌进苑永萍的店里抢着“量体制衣”。她顶着种种压力,坚决不让顾客扫兴而归,逐一为这些顾客量尺寸、下单做衣服。苑永萍当时还是有些后怕,因为不收定金和预付款,万一顾客的购买热情过了、突然不想要了,这些特殊尺寸的衣服是卖不出去的。不过,她的诚信换来的是顾客信任。没有一个顾客毁约弃单,更多的人成为她的长期顾客。

用诚信促进技术革新。为了实现让每位顾客都能“穿着得体”的承诺,苑永萍通过采集3000多人的体形尺寸,历经十几年整理出独特时装人体结构比例数据库和版型精算公式,首创“立裁百号、量产定制”服装技术,完成服装高精度号型细分工程,打破时装界一直以来只有成衣与定制两大概念板块的格局。

用诚信铸造服装品质。苑永萍常说:“人品决定产品,产品折射人品”。她做服装始终坚持传统高工费的“推、归、拔、烫”工艺不变,始终坚持168道制作工序和6道检验关口。坚持“个性化制作”,因此承担高消耗、高库存风险,每年增加成本500多万元。对于不合格服装,不论面料多高档、价格多昂贵,苑永萍都会毫不犹豫地剔除,甚至成批量地销毁。她常常带领厂长、组长、品控经理等业务主管,带着剪子一起检验服装质量,将不合格产品剪碎挂在车间,时刻警示员工。由于苑永萍二十一年如一日恪守诚信、追求质量、个性定制,为自己的服装品牌赢得了市场和口碑。

苑永萍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

334 罗万森

罗万森,男,汉族,1940年12月生,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关庙乡苏坪村村民。

罗万森坚持34年定期收购高位截瘫的李佰洲编织的竹编,只为一句“只要你继续编,我就继续收”的承诺,即便年近八旬,依然不改初衷,诚信成就了两位老人终身的友谊。

34年前,做竹编生意的罗万森在收竹编时偶然认识了李佰洲。李佰洲年轻时因意外高位截瘫,独自带着女儿,生活非常艰难,只能靠编织竹编勉强度日。当时,罗万森看他趴着辛苦地编织竹编,被深深震撼,当即对李佰洲说:“你的竹编我全要了,你编多少,我就收多少!”从那以后,为了这句承诺,罗万森常年收购李佰洲的所有竹编。每次来收,他宁愿自己不赚钱,甚至是亏钱,还会多给些钱。李佰洲编了34年,罗万森就收了34年,无论寒冬酷暑,风雨无阻。

几十年过去了,罗万森总说:“老李,你的竹编卖得不错,我又赚了一笔。”在善意的谎言下,李佰洲很长一段时间,只知道自己的竹编好卖,编多少就能卖多少。但实际情况是如今竹编不好卖了,罗万森从李佰洲这收购的竹编因为滞销已堆了半间屋子,一些竹编也开始发霉。

罗万森家离李佰洲家有10多公里,年轻的时候,都是走路上门收购。后来他年纪大了,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骑着车到李佰洲家里去收。有一次,在去收竹编的路上,罗万森骑车摔了一跤,伤得不轻。在医院养病期间,罗万森就安排儿子去收。

罗万森从李佰洲那里共收了价值50多万元的竹编。卖竹编的钱成了李佰洲和女儿的主要生活收入来源。2016年,李佰洲一家顺利脱贫。如今,两人成了多年的老朋友,不收货的时候,罗万森会买上糖果饼干,专门去看望李佰洲。随着罗万森年纪大了,儿子罗高权义无反顾地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父亲一诺千金的精神,已铭记在他心中,罗高权说:“李大爷编多少年,我就收多少年,一直收下去。”

罗万森入选“四川好人”。

335 岳国良

岳国良,男,汉族,1950年11月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国富镇德润新型社区主任。

岳国良不忘乡亲的养育之恩,积极兑现当年“奉献家乡、回报乡亲”的承诺,为家乡建小区、盖学校、修村路、上项目,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把“贫穷之地”变为绿色生态小镇,被誉为“点燃美好生活火种的人”。

岳国良13岁跟随父母来到国富镇自治村范家屯务农,父母两年内相继辞世,村里的百家饭养育了他。20岁时,岳国良决定离开家乡去外面闯荡。临别前,他向乡亲们郑重承诺:“等我将来有能力了,一定回来报答你们!”此后的30多年,岳国良埋头苦干,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但他却一刻也未曾忘记许下的诺言。2004年,岳国良返回齐齐哈尔重新创业。他说:“回乡创业,就是为了履行承诺,帮助乡亲们改变家乡面貌。”

岳国良资助家乡建设,乡村旧貌换新颜。他无偿捐献600多万元,建希望小学,修通村通屯公路,建群众文化广场、卫生所和免费浴池。他出资1.07亿元,用3年时间建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610户村民喜迁新居。他组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自治水库清淤项目,对自治村坡、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自治村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岳国良带领村民致富,乡亲们过上了富裕生活。为了安置剩余劳动力,他出资760余万元创办养猪场、养牛场、养鹿场,村民到村企上班就能增加收入。他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出资680万元购进大型农机具38台套,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粮食仓储库和烘干塔,1.5万亩耕地实现集约化经营。合作社成立仅4年,就拓展到周边5个村1095户。2018年,自治村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800元,由落后村、负债村变为先进村、“千万元村”。

岳国良把诚信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2010年2月,岳国良在跑项目途中摔伤了腿,村民到医院看望他,大家都有些担心,以为这件事情可能半途而废了。躺在床上的岳国良坚定地说:“只要有一口气在,我承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完!”

岳国良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被授予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336 周智夫

周智夫,男,汉族,192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北京卫戍区某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

周智夫牢记革命誓言和党的恩情,一辈子坚守信仰,表里如一,秉持操守,立德立言。2018年1月18日,病重之际,他在病床上委托家人向党组织一次交纳党费12万元。

矢志不渝爱党信党跟党走,坚守以身报国誓言。周智夫1944年9月参加革命,历经战火洗礼、生死考验,把忠诚融入血脉。抗战中,他始终抱着“只要能打鬼子,党指到哪我打到哪”的念头,在战斗中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用实际行动践行报国誓言。1946年4月,周智夫在阻击战中身负重伤,经7次转院治疗,才从死亡线上爬了回来。他经常说:“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用一生报党恩。” 周智夫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工作岗位变动20余次,但从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不讲待遇,总是义无反顾奔赴新岗位。

对上对下襟怀坦荡无私心,信守入党誓言。周智夫一生坚守在党旗下的誓言,无论是参加革命之初还是离休后,始终表里如一、襟怀坦荡,做到“多给组织做贡献,少给组织添麻烦”。他担任云南某基地医院政委时,从医院到基地机关有9公里,每次到机关开会办事,都是骑自行车往返,就餐时和其他干部战士一样排队打饭。他在京治病待安置期间,因医疗关系不在北京,无法挂号看病,老战友要向组织反映他的实际困难,他却说:党已经救过我的命,这事不能再给组织添麻烦。

一以贯之修身齐家严自律,秉持做人信条。周智夫一贯公私分明,老伴是军队优惠医疗家属,但每次开药他都与老伴分开,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他生病一般舍不得住院,女儿告诉他离休干部住院不花自己的钱。他生气地说,待遇是组织给的,公家的钱也不能随便花。历次分配住房,他始终坚持先人后己,长期住在小公寓房里,直到84岁时才搬入102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家里没有高档家具,沙发、柜子用了几十年,一台25英寸的电视用了17年。他坚持“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儿女留精神”,要求子女不要因为自己谋求组织照顾,立下家规“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党的恩情”。

周智夫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337 郑建军

郑建军,男,汉族,1980年8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新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建军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建立“互联网+果园基地连农户”网络平台,依靠诚信经营,赢得客户信任,不断壮大企业,成为诚信兴业的好榜样。

郑建军退伍后,组建了“秦安新润果园”网店和 “村小二”销售等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将秦安蜜桃、秦安花牛、红富士苹果销售到全国各地。郑建军一直信守诚信经营理念。2016年初,郑建军按照往年市场行情制定了当年蜜桃的预订价,前期共接到订单近2000单。但到了蜜桃上市期,蜜桃的收购价格每斤就比上年涨了近2元钱,加上快递费用,每一单要比预订价多出20元。很多人劝郑建军不如把蜜桃的出售标准由原来的直径再降低些,这样收购价格就会降低。但郑建军并没有这样做,他说,2000单订单每单赔上20元也就4万块钱,别说是4万,哪怕是40万、400万我也不会因此失去客户的信任、砸了自己的品牌。这一年,郑建军的蜜桃销售亏了,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赢得了客户的尊重。

郑建军一直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把诚信教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员工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企业诚信的要求和诚实守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内心树立起诚信经营的理念。多年来,公司合同履约率和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已在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终端市场设立营销网点,与100多个经销商建立了业务关系,年销售量达5000多吨。

郑建军在坚守诚实守信的同时,还热衷公益事业,由其组建的秦安县“月十团”公益协会,先后为当地残疾人、农村中小学、贫困大学生上学、就业及特困家庭、“五保户”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郑建军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338 赵本明

赵本明,男,汉族,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东华邦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赵本明临危受命担任公司经理,践行“信立人生,诚铸事业”的诚信诺言,推进企业诚信经营管理制度化,以工匠精神铸造精品工程,仅用13年时间,就带领公司从三级建筑企业晋升为特级资质大型企业。

赵本明为人忠厚诚实、做事踏实勤奋,17岁起就当起泥瓦匠,不论再苦再难,只要答应下来的活儿必须按工期保质保量完成。2004年11月企业改制,他临危受命担任经理,面对公司50多万外债,拿出自家房产证抵押贷款替公司还债。这种讲诚信、有担当的品质,为企业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和发展机会。

对于工程质量出问题的情况,赵本明态度坚决、不留情面。2010年,公司承建某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部分墙体没有达到优质标准,他就把整层楼的二次结构墙面全部砸碎,然后自己拿起瓦刀砌筑一间样板房,用自己的行动,给企业树立起诚信的标杆和理念。为加强诚信管理,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企业诚信经营管理制度,同行都觉得与华邦合作心里踏实。目前,集团业务遍布全国,获得“全国安全文明标准化工程”“泰山杯”等各类名牌工程200多项,企业被评为全国AAA级信用企业、山东省诚信企业、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赵本明从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对所有农民工的相关信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工资每月一发放、半年一小清、年终全部清。公司成立以来,从未出现拖欠工资现象,被评为全国优秀建筑劳务企业。

十几年来,他始终坚持“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承诺和使命,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累计捐款8000万元。常年坚持为当地8个村庄的70岁以上老人发放过节物资;2008年汶川地震,为灾民搭建安置临时板房733间;2018年青州、寿光等多地遭遇洪涝灾害,捐建桥梁12座、道路20条;参与设立青州二中奖学金,成立困难职工帮扶基金,开展捐助慈善医院,捐赠校车、公共自行车等众多社会公益活动。

赵本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称号。

339 秦美兰

秦美兰,女,汉族,1964年12月生,新疆得源山防水防腐保温有限公司董事长。

26年来,秦美兰秉承“活干不好,不要钱”的经营理念,从怀揣900元现金起步,发展成为拥有四家公司的企业家,先后承揽400多项防水防腐工程,用诚信树起一座座质量丰碑。

1993年,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秦美兰带着900元现金,和丈夫一起来到乌鲁木齐。尽管掌握室内防水技术,可人生地不熟,很难找到工作机会,她下决心要以高质低价赢得客户。秦美兰争取到兵团建工一建集团的一个只能挣600元的小工程,可原材料被盗,如果按原有标准施工她必将亏损。为信守承诺,秦美兰毫不犹豫,咬牙借钱买材料,按要求完成工作。得知这一情况后,负责人深受感动,立即又给她一个工程。第二个工程快完工时,大雪将至,为了不让雪天影响防水工程质量和交工时间,秦美兰彻夜赶工,在下雪前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秦美兰讲诚信,换来以诚待诚。1996年至今,虽然兵团一建领导换了几届,但与秦美兰的合作一直在持续。

秦美兰依靠诚信经营赢得了客户和市场,企业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干一个工程,立一块丰碑”成为秦美兰的信念和追求。每一个工地、每一个项目,无论是材料还是技术和人工,秦美兰都力求一流,“即便不挣钱,也要把项目干好。在我眼里,没有什么比信誉和质量更宝贵!”多年来,公司先后承揽400多项防水防腐工程,多项工程获得国家、自治区和兵团级的重要奖项。

秦美兰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真诚回馈社会。她捐资助学累计30余万元;多次赶赴阿拉尔、图木舒克等地,购买大量核桃、苹果等特产,帮助当地群众致富增收;让村里近半数的富余劳动力加入公司,并培养成公司业务骨干。

秦美兰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道德模范等称号。

340 翁希明

翁希明,男,汉族,1962年1月生,中共党员,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翁希明秉承“人无信不立”的理念,不论是对待客户还是员工,他都“有诺必践,有诺必行,有诺必果”。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始终坚持诚信经营,重诺守信,打造出金字招牌,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翁希明坚持诚信经营,赢得市场认可。他以严格的标准控制产品质量,公司生产的不合格产品一律报废,宁可折本也绝不允许投入市场。多年来,产品质量零投诉,受到广泛赞誉。2009年,在企业供货商认为已结清所有货款时,公司的账目却显示,还应支付对方11万元,翁希明立即全额支付剩余货款。诚信换来了客户信赖,自2009年起,公司实现主流供应商额度授信全覆盖。

翁希明坚持诚信纳税,履行企业责任。2015年5月,公司户头因故暂被冻结,眼看纳税日期将到,公司工会按照翁希明一贯的诚信要求,组织骨干员工迅速筹资2300多万元,出现了巨额现金现场纳税的感人一幕。

翁希明坚持对员工讲诚信,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绝不让任何一个员工迟1小时拿到工资”是雷打不动的“铁律”。17年来公司从未逾期、拖欠员工工资。翁希明认为,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是对员工最起码的诚信,绝不能突破这道底线。

翁希明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诚信理念,在企业内开设“文化讲堂”,宣讲诚信经营故事。他的诚信兴企之路还彰显着环保意识和科技报国的使命。近年来,他研发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为解决汽车尾气催化净化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同时他热衷公益,每年深入老区走访慰问,带领公司先后向云贵地区捐赠教育扶贫资金400余万元。

翁希明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

(未完待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