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实战需求,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使用效能
当前,各级组织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实兵对抗演习逐年增多,参演部队感受最深、最普遍的一点,就是要尽快提升用频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的适应和实战能力。
抓紧装备抗干扰能力改造升级。未来作战,我可能面临的电磁威胁巨大,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我主战兵器作战效能不仅很难得到发挥,其战场生存也将面临较大威胁。因此,必须把提升武器装备的抗干扰能力作为装备改造升级的关键指标,明确提高适应抗干扰需求的技术体制要求。如美军现役通信装备以多频段、多模式、多功能自适应跳频技术以及跳频扩频技术相结合为主要特征,在安全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俗表现。因此,数据传输设备、火控系统和雷达设备、制导设备等都要升级改造采用先进技术,既增强抗干扰问题,又减少用频装备的无意干扰,解决自扰互扰问题。
综合采用电磁加固措施。我军的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信息化装备及系统的抗干扰、防电子侦测等电磁防护能力相对较弱,易被敌方侦察、干扰甚至摧毁。因而,要通过综合采取战场电磁加固措施来提高装备战场生存能力,保证装备发挥作战效能。对于电磁信号辐射源,要采取换装定向天线、辐射方向遮蔽等方法,防敌电子侦测和反辐射攻击。对于电子设备,要着力提高抗干扰能力,确保发挥装备效能。对于信息化装备及系统应用的作战软件,要确保其在遭到敌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入时,能够迅速恢复至初始状态,最大限度降低敌攻击危害。
灵活实施技战术手段。实战中,战场电磁环境并不是随意变化的,而是体现了参战方战术思想的变化,因此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使用效能,必须尽可能将战术思想融入技术规范。灵活实施技术战术手段,实现人与装备有机结合,是提高装备使用效能的重要途径。必须在积极融入复杂电磁环境的大背景下,研究探索提高装备作战效能的战训法对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装备的现有技术优势,用技战术手段弥补装备性能不足。1962年到1967年,我军先后击落5架U-2飞机,就是在与敌进行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防空导弹制导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并辅以灵活的战术运用,所取得的辉煌战果。(刘国军、谈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