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网女记者凌晨4点“被拉动”,小年夜后战味十足

来源:国防部网作者:丁杨责任编辑:丁杨2018-02-11 13:03

通过荧光棒指挥战车。张淦 摄

“这不算什么”,焦占林副参谋长告诉记者:“前些日子,习主席上午发布开训动员大会,我们下午就紧急出动,机动数百里到某野外发射阵地开展五天实战化野外驻训。三九天气,晚上能达到零下十摄氏度,五天时间里有三天都在下大雪。去年夏训,我们下午刚刚驻扎好,半夜一点就刮台风下暴雨,帐篷都被吹掀了。战士们收拾到四点钟,早上五点照样起床,演习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训练是纠治官兵和平思想的良剂。”

我不是军人,不懂打仗的事。但记者看在眼里,每一名官兵身上的“战味儿”,决定了这支部队的高度。

时针回拨到昨天下午,当记者走进副团长的办公室时,孙成湖副团长正背着手站在两张军事地图前,若有所思,办公桌上那厚厚的一摞书籍则更为醒目。

“现在的战士不像从前了,活分得多,打仗不能光靠行政命令,你喊一句‘兄弟们,往前冲’,真正具有战斗精神能跟着你卖命的,更多的是因为信服你。”孙副团长右手一张一弛,节奏十分有力。

在孙副团长的办公室旁边,记者看到门牌上标有“蓝军研训室”的字样。

“我们这儿,通常是营与营之间展开对抗,互相之间了解彼此的短板弱项,当然就能更有针对性地‘下绊子’了。比如你接电缆不够熟练,那我就故意把电缆给你剪断……”

在李营长办公住宿一体化的房间里,记者见到柜子上贴着一张专业训练计划表。

“说句大实话,打仗是要有牺牲的,不能因为缺少了某位战友我们的仗就打不下去了,所以期数越往上套,所要学的专业就越多。一个人操作几个电台的能力,是战之所需。所以说学习,是永不停息的。”

在大家的口中,记者了解到更传奇的故事:去年三期到限的司务长和炊事班班长,因为不舍得军营,不舍得脱下军转,毅然选择转岗到发射连,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因管理能力突出和专业知识达标而再次担起班长职务。

果然,能赢得“狼群”尊敬的,一定是“头狼”身上所具有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就源自于想成为“头狼”的野心以及为了成为“头狼”所拿出的行动力和战果。

接装电缆。郝骆鸣 摄

和这样一支充满战味儿的队伍在凌晨四点进行拉动,记者颇为自己感到骄傲。

“营长,你见过凌晨四点的烟台吗?”我故意傲娇地想跟营长炫耀一波。

“凌晨一点、两点……六点的烟台我都见过。战争是不会挑选时间的,培养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能够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形成,这也是实战化道路上必须迈过的坎儿。”

在回连队的路上,时间已经接近早上六点钟。走在营区大院里,俯瞰整个海岛,远处闪烁着万家灯火。此时的人们也该起床洗漱,准备开始迎接新的一天了吧。

走在一旁的指导员说:“每当这个时候都会觉得特别光荣。”

经过这一夜前前后后的折腾,记者觉得自己是过了有生之年唯一的一次“假小年”,但我会永远记得今夜,记得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一群最可爱的人,于无形中筑起祖国的钢铁城墙,这是中国军人最无言的守护。

站在营区内俯瞰万家灯火。李国庆 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