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移动界碑”——帕米尔高原上的守护

来源:新华社作者:阿依努尔 宿传义 江文耀责任编辑:汤传飞2018-04-28 21:14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8日电  (新华社记者阿依努尔、宿传义、江文耀)  一句诺言可以守多久?对于极为守信的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然而,对于生活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深处的买买提努尔·吾布力艾山一家来说,却是一门四代。因为一句“我们人在哪里,国界线就在哪里,一定要守好”的“祖训”,他们如同永不消逝的“移动界碑”,在边境云端整整守护了68年。

“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

买买提努尔·吾布力艾山的家在海拔4100多米的木孜阔若通道入口,这里地处新疆帕米尔高原腹地,是通往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要道。

68年来,这个普通的柯尔克孜牧民家族共出了17位护边员。父亡子继,兄退弟续,他们一代接一代传承“祖训”,守护着祖国最西部的边境线。

祖父珀默勒·多来提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他曾告诉孩子们,新中国成立时,木孜阔若通道只有三四户人,自己那时就经常配合解放军进行边境管控工作,战士们也经常吃住在他的毡房里。当时,解放军交给他的任务是: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我们人在哪里,国界线就在哪里,一定要守好!”

从此,这句话就成为“祖训”,开始在这个家族传承下来。珀默勒要求子孙们谨记在心、代代相传。此后,珀默勒的子孙们再也没有离开过木孜阔若通道。

1952年,买买提努尔的父亲吾布力·艾山正式成为护边员,一干就是28年,直到疾病缠身才被迫下山。

1980年,接父亲的班,买买提努尔的大哥塔吉丁·吾普尔成了护边员。

当时护边员不但要掌控边境信息,还要看护一个物资库。物资库位于边境线附近,两间地窝子住人,一间存物资,5个人值一个月班回家休息一天,遇到大雪封山断粮,只能把纸条绑在狗的脖子上回去报信。

1989年的一天,连续值班的塔吉丁在山里实在待不住了,就找了个断粮的借口,留1人值班,带着3个伙伴跑回了家。没想到刚到家就被父亲一顿暴揍,当天就把他“踹”了回去。

父亲责备他说:“你怎么敢把边境扔下就下山了!”

塔吉丁说:“我实在闷得受不了了。”

父亲说:“那我教你抽烟吧,在那里可以抽烟解闷。”

后来为儿子身体考虑,父亲劝他戒烟。但是塔吉丁说,当初是你让我抽的烟,我不戒!

住在无人区,与外界断联、寂寞、危险、淹没一切的暴风雪、年过30岁无法结婚……从17岁起,塔吉丁最青春的岁月在执勤点度过,身体也垮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