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天领军人物聚焦“太空技术+健康应用”

来源:国防部网 作者:闫金久 责任编辑:汤传飞 2018-05-16 22:14:33

世界航天领军人物聚焦“太空技术+健康应用”

——“第二届太空技术和平应用健康主题国际研讨会”筹备会侧记

■闫金久

医疗健康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工程为代表的太空技术广泛应用于民生健康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莫大福音和无限向往。五月的北京,一百多位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的宇航员和空间研究、航天医学、太空教育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太空技术+健康应用”话题,共同研讨国际合作、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等问题,为明年中国举办的“第二届太空技术和平利用健康主题国际研讨会”(以下称“中国太空大会”)建言献策。会议气氛融洽,发言踊跃,观点新颖,形成多方面合作共识。

Q1:“中国太空大会”的亮点在哪里?

A1:突出“国际性、精英界、大健康、广泛性、项目制、常态式”的比较优势。

据大会筹备会执行主席介绍,目前世界上的太空会议多达一二十个,如国际宇航大会(IAC)、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国际太空大会、世界航天技术发展论坛等,这些大会涉及不同领域、各有不同特点。中外专家一致感到,中国的太空大会应凸显6个方面的优势:国际性,即大会不是哪个国家的行业会议,而是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国际太空和平联盟;精英界,就是要集中世界太空精英人士,顶尖科学家,宇航员,有影响力的战略家,有组织力的企业家,共商太空和平利用事务;大健康,就是以“大健康”为切入点,不仅涉及疾病治疗,还涉及太空食品、环境影响、穿戴监测、医学教育等领域;广泛性,会议不仅包括学术交流,还涵盖国际合作、产业转化、宣传科普、成果展示、太空博览等内容;项目制,就是太空技术转化要落地,以项目建设为牵引,促进太空纵向技术的横向化、产业化、民用化;常态式,就是设立具有固定会址、联络机制、定期组织的国际会议。通过这六大比较优势,可将中国太空大会逐步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健康“达沃斯”。

Q2:中国太空技术和平利用的效益如何?

A2:催生政治、经济、科技、健康、航天“五朵金花”。

政治层面,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与会代表谈到,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国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国举办太空大会,就是为中外企业、医疗机构搭建起“分享经验、聚集智慧、启迪思想”的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中国航天基金会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太空大会”将促进中、美、俄、法在航天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经济层面,美方代表介绍,美国2010年就开始着手太空技术商业化,休斯顿已成为全球太空技术商业化基地,美国研究的太空机翼技术商业化,为波音公司节约40亿美元,推出的火箭助推降落伞技术,可让“问题飞机”安全着陆。俄方代表谈到,俄罗斯太空技术也广泛用于压缩机、废水处理、低温设备、石油炼制、汽车诊断等民用领域。预计全世界太空产业规模约为8万亿美元,仅全新的太空服务业预计未来十年就将获利370亿美元。与会专家表示,太空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科技层面,与会专家普遍感到,太空技术处于世界科技的前沿,凝聚着人类智慧,太空技术转化所带来的尿不湿、彩超、条形码、微波炉等产品,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中国召开太空大会,有利于推动中国太空产业和国际前沿技术的积极互动,提高中国太空技术发展与民生产业的高端能力。

健康层面,太空技术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新奇的革命性变化,航天心肺功能技术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提高到50%,复合热塑性树脂可使心脏同步治疗成功率提高至96.4%,太空材料“多晶氧化铝”制作的隐形牙套成为整畸新宠。俄方航天生物专家在会上展示了太空遥感、电子诊断、生命指标监测、可穿戴医疗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专家一致认为,“太空技术+健康应用”,能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进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实现“弯道超车”。

航天层面,与会代表认为,太空技术商业化带来的经济收益将反哺航天技术研究,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激发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的兴趣和动力,助力中国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

Q3:中国太空技术应用于健康的布局怎么建?

A3:形成“一会、两区、三国、四方”的协同效应。

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TMC)集中了MD安德森癌症中心、贝勒医学院、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太空医学院等57家医疗机构,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健康综合体”。其中,莱斯大学贝克医学院、贝勒医学院等是将太空技术应用于健康领域的典范,这次他们派出资深研究员、副总裁等高级别专家出席会议,分享了“太空技术+健康应用”的实践经验。

与会代表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一致感到,中国推进太空技术应用于健康项目,应按照“一会、两区、三国、四方”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梯次推进,分步实施。“一会”,即2019年在海南召开“第二届太空技术和平利用国际研讨会”。“两区”,即在北京设立太空技术应用区,以中美为主合作建设“世界健康中心”;在海南设立太空技术转化区,中、美、俄、法合作建设“太空小镇”“国际航天康复培训中心”“国际太空大学”等项目。“三国、四方”,即以中、美、俄为主体,欧盟(法国)、北美(加拿大)、中东(沙特、以色列)、东南亚(印尼)等国家广泛参与。

美国莱斯大学航天学院主任亚历山大说,太空科技能够造福于地球,中国的太空会议和项目可以获得医疗方面的智慧。美、俄、法代表提出,可以在海南建设太空博物馆,展示三国和世界的太空成果,向青少年普及太空知识。俄方代表认为,海南太空小镇、太空大学、康复中心等应是一个融合状态,形成太空健康产业的协同效应。

Q4:中国太空技术和平应用的运行模式是什么?

A4:“战略国家化、机制国际化、运行市场化”的合作共赢。

中外宇航员、科学家和企业家代表共同感到,地球只有一个,在太空研究和应用转化方面,各个国家、组织和机构“技术有专长,合作无疆界”。中国航天基金会与会代表倡导,各国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太空技术的和平利用。美国宇航员Leroy Chiao说,我是冷战时期长大的,在1990年美俄太空合作时,我们还有一定的怀疑,但后来发现如果大家共事会带来很多优势。中国组织这样一个全球性会议,对于推动全球的太空合作非常重要,可以推动人类族群的进步。法国航空航天院士Alain说,太空合作需要扩大参与范围,尽量多邀请一些与太空相关技术问题、健康问题、急救处理方面的专业人士。

从事航天事业50多年的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学院资深研究员Abbey,曾担任美国约翰逊发射中心主任,首创太空技术应用于医疗和健康领域,他主导的莱斯大学太空医学会成功举办了13届世界性太空医疗会议。他认为,中国召开太空技术和平应用大会,是“值得付出努力并且不断追寻的”。俄罗斯生物问题研究院在“太空技术+健康应用”方面做出过很多研究和贡献,院长奥尔洛夫表示,全球专家学者、航天员、实业界的代表,应组成一种合力,共同维护人类健康。

法国是欧盟航天界的杰出代表,出席会议的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天体物理学家Jean-Louis Monin兴奋地说,法国有幸赶在欧洲其他国家之前参加这次会议和平台,这完全符合法国确定的国家意志。

中国与会专家感到,这次与会各国代表之所以能达成许多太空合作的共识与意向,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型跨国民间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会议是典型的国家指导下的民间合作模式,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为支持单位,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际和平联盟(太空)为主办方,具体承办由国宾企业家俱乐部、中实(集团)公司等落实,这种“战略国家化、机制国际化、运行市场化”的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