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朱德元帅的“为将五德”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林 臻责任编辑:汤传飞2018-07-04 17:59

为将之信:志坚如钢,信念坚定

毛主席与朱德在陕西宝安县合影。

朱德自追寻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以来,几经沉浮,几经坎坷,几经磨难,但是在任何困难时刻,始终坚如磐石,毫不动摇。

1922年,疲倦了军阀混战的朱德辞去军职,来到上海寻找革命出路。在向陈独秀提出入党请求后,却因其军阀将领出身、更需要考验的原因,遭到了拒绝。但既然认定了目标,朱德便毫不气馁,甚至远渡重洋,寻找革命之路。最终,他来到欧洲,在中共旅欧组织负责人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部队余部濒临绝境,军心不稳,人心思变。在这紧要关头,朱德站了出来,登高一呼,“愿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他的坚定和乐观,强烈地感染并鼓舞着每一名官兵,最终渡过难关。

正是朱德,用自己坚定的信心,用自己钢铁的意志,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种,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长征途中,革命再次面临危机。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分编成左路军、右路军一并北上。然而,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负责人的张国焘却发出了与中央决定相左的命令,放弃北上,单独南下。

朱德当时随左路军行动,张国焘南下“另立中央”时,明确要朱德表态支持自己。朱德说:“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南下是没有出路的!”

1935年10月5日,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张国焘要朱德同志表态,他旗帜鲜明地说:“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

在被挟裹南下的过程中,他为了保存红军实力,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坚决斗争,最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会师。毛泽东评价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为将之仁:以德服人,仁心爱兵

1949年,朱德在开国大典上由聂荣臻陪同检阅海、陆、空部队。

朱德是久经战阵的名将,但也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朱德曾说:“我带兵的特殊战术是这样的:我本人身体健康,可以和弟兄们共同生活, 跟他们打成一片,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他更是和普通士兵们一道,穿粗布军装,吃糙米野菜,住草棚窑洞。

红军在井冈山立足不久,敌人甚至在经济上也对井冈山进行了封锁。为了打破敌人封锁,解决山上粮食短缺问题,红四军发起了下山挑粮运动,农民出身的朱德,挑起扁担,带头参加,每次100多里。

朱德没有高级军官的架子,这也曾经在危难之中救了他的性命。1927年11月,朱德为了与范石生接洽,亲率50多名战士进驻一个小镇的祠堂中。当夜,本地民团头目得知朱德在此,遂包围祠堂,冲进院内试图活捉朱德。当几个民团冲进来看见朱德时,见到的是满脸胡子拉茬、身穿补丁摞补丁破军衣、还系着一条围裙的不起眼的士兵。朱德沉着冷静,说自己是伙夫,骗过了民团。趁敌人不注意,开枪击毙敌人,果断脱险。

陈毅在1929年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道:“群众及敌兵俘虏初次看见鼎鼎大名的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夫头,同时到现在伙夫头三字恰成了四军军长的诨号。”

在长征途中,朱德总是十分关心战士的生活,想尽了办法让红军从环境恶劣、粮秣无济、饥寒交迫的环境中走出来。

1935年,红军从懋功一带北上进入雪山连绵的藏区,大军几乎绝粮断炊。朱德组织、发动各部队满山遍野采摘野菜充饥。他组织了一个“野菜调查小组”,亲自带领着小组到山上或原野,找出一些认识的、可以吃的野菜,挖出带回,然后他又动员大家去找。在长征途中,居然找到了60多种野菜,还编了一个《吃野菜须知》的小册子下发到各连队。

在长征中,朱德是年龄最大的统帅,但他只要了两匹马,一匹驮文件,一匹则常常随康克清在队伍后面收容伤病员。年轻的战士们都把宽厚的朱德视为自己的慈父。红军之父爱兵如子,可见一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