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美丽中国丨戍守高山之巅的水兵,守望无垠的平安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小菁 刘亚迅 张容瑢责任编辑:李晶2020-02-11 16:03

人生最美的风景,需要时间去凝视

■解放军报记者 陈小菁

时间仿佛是一双眼睛。

当我们回望走过的路,审视自己每一次选择、衡量生命的价值,便会发现人生中许多不经意的风景,只有经过岁月沉淀,才能真的领略它的美丽。

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记者走近一群年轻的海军观通兵,他们戍守在东南沿海的一座高山雷达站里。

那山说高也没多高,坚守的日子说苦也不算苦,与他们聊天的话题平凡琐碎,一如他们单调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他们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历经人间喜怒乐苦;在不能团圆的“团圆年”,他们也会思念家人和远方的她,拥有一份难得的“小确幸”,也不得不面对生命中的诸多不如意。

岁月流转,渔火闪烁,他们面对的风景如同大海的潮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他们走进人群,没有人会注意他们被山风和烈日侵蚀的沧桑面庞。当他们的青春在坚守中流逝,山下的都市鲜少有人会注意到这群高山水兵的存在。

可因为一种伫立,他们就是山的守望者、海的守护者。他们身上的“浪花白”,赋予了他们不一样的青春色彩。他们本身就成了山巅的一道风景。

这风景有多美,老兵张荣明是懂的。

第一次见到张荣明,是在上山的盘山道上。那天,阳光正好,车行至半山腰,路边一座石头房,一个身穿海魂衫的人独坐房门外,眺望着远方的海。

驾驶员李新明告诉记者,他是雷达站一级军士长,5年前已经退休。因为离不开这座山,他2年前又回到了这里。

坚守,把使命变成了眷恋。山顶的雷达站面积不大,位于陡峭的崖壁旁,是35年前第一批上山的观通兵劈山凿石建成的“家”。

也是在那一年,18岁的张荣明上了山。刚上山的日子,他极不适应,“山上一年到头起大雾,身上患湿疹又疼又痒”。张荣明想家时,便站在山顶眺望家的方向。

眼泪咽进肚里,时间长了也能酿成一杯香醇的酒。如今52岁的张荣明,说不出自己后来为什么选择留了下来,他只知道“在山上待久了,很多人都不想走”。

7年前,张荣明带的徒弟王辉,下山前抱着他哭得稀里哗啦。

5年前,张荣明这个雷达站最老的老兵光荣退休。

妻子对他说,你已经为部队做了很多事,该下山休息了。战友们对他说,班长你别走,走了以后谁陪我们谈心啊!

张荣明心里五味杂陈,万般不舍,他对自己说,走时一定不能流泪。

告别时刻,张荣明没忍住——他用双手搓着自己的脸,哽咽着,眼泪顺着指缝流下来,又被山风吹干。

因为付出,所以不舍。这个道理,张荣明也是在2年前才明白的。他说,吃过苦的日子,才是人生值得珍藏的日子;最平凡的日子,恰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2年前,张荣明又一次回到雷达站。他像个游子一样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心里感觉无比温暖。

在山上住了一天,张荣明舍不得离开。第二天,他找到山下村子熟悉的老支书:“我想留下来,只要能看着雷达站,干点啥都行啊。”

就这样,张荣明留在了这个曾经用整个青春坚守的地方,当年守护的他乡成为了他今天生活的家园。

张荣明承包了一个鱼塘,靠养鱼养虾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恬淡,可他很知足:守着鱼塘,一抬头就能看到山顶的雷达站,这里的一切就是他生命中最值得咀嚼的风景。

依然守着那片海、那个军营,老兵张荣明眼中的风景依旧。每次眺望山顶的雷达站,张荣明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重回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生命是一段旅程,坚守是青春的过程。今天,有许许多多像张荣明一样的高山水兵,伫立在祖国海防线上,守望无垠大海、盛世繁华,希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们,是这个中国年里最美的风景之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