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护航军民融合规范发展、行稳致远
2018年,马伟明代表在实践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他领衔的青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启用,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军民融合创新体制。前不久,他注意到,青岛制定出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办法》,全方位部署当地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是习主席2015年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的重要任务。连任的王海龙代表还记得,也正是在这一次会议上,习主席指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军民融合发展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
前进的路上,既有春风化雨的细微变化,更有纵横捭阖的大手笔。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激发了各方面参与热情。同时,针对一些人钻制度空子,走灰色地带,甚至打着“军民融合”旗号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现象,军地多次出台文件予以制止。
推动军民融合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是习主席反复叮嘱过的工作。军队代表委员一致认为,通过法规制度和体制机制推动军民融合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是实现深度融合、快速融合“深水突围”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地双方主动作为,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任务,以破解影响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为主攻方向,已经探索出一系列新的机制,带来发展新气象。
——新机构应运而生。2017年1月,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随后31个省(区、市)相继设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军民融合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
——纲领性文件出台。伴随《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党和国家一系列军民融合顶层设计文件出台,《军民融合发展法》也被列入69件“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之一,进一步明确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配套政策日益完善。各领域、各区域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00多个军民融合协作区、示范基地、科研中心遍布全国。
回看这一过程,军队代表委员清晰感受到,随着根本性、长远性的机制建立与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正一步步呈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