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6月8日消息 地面火炮修理、履带装备底盘修理、雷达修理、弹药保障……怎么都是修理保障啊,听起来好像不怎么燃?错!在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参加陆军“砺装-2019”比武竞赛的战士们告诉你,作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依托,速度、激情、团结、默契、感动……我们一样不缺!一起来看看吧!
蒙眼识别弹药:别样的速度与激情
赛场上,只见一个战士走到规定赛区后,蒙上了眼睛,双手一边快速从一个弹药箱中拿出子弹放到另一个箱子中,口中还在喃喃自语……
别惊奇,这是在进行无光条件下轻武器弹药识别课目考核呢!
因为是计时赛,对速度的要求很高,同时也不能只有速度没有正确率。考核规则上白纸黑字明确写着:考核成绩由“答错题目数折算时间+罚时”两部分组成。因此,既要快又要对,玩的就是心跳有没有!
谈到该项考核,刚从赛场下来的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士焦东方表情很是沮丧,他感觉此次考核成绩很不理想,识别120发弹药用了5分11秒,没有发挥出以往训练之时的好成绩。
5分钟120发!也就是说需要在完全看不见的情况下,平均2.5秒就要完成摸弹、识别、报代号、放置等一系列操作,如果想获得更好的成绩,基本就得缩短到平均2秒内一发弹药,这个要求可真是让人捏一把汗啊!
蒙眼是难度之一,另一个就是识别。弹药与弹药之间的区别是微小的,焦东方介绍说,有的弹药之间只有头部有细微差别——略尖或者略钝。如何能快速识别出这点细微差异,就需要战士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了——经常进行蒙眼摸弹训练,他们的指尖都留下了子弹擦伤的痕迹,这都不算什么事儿了。

焦东方向记者展示手上的伤痕
考核设置的一个又一个高难度关卡,有必要吗?焦东方告诉记者,这是非常贴近实战化的考核。因为战场情况特殊,不可能所有情况下都有光有电,允许保管员看见每一发弹药,因此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考虑到最困难的情况,才能尽量全面地应付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一直在比赛场地负责保障的赵润山队长告诉记者,此课目对裁判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有的战士非常厉害,报数语速快得甚至让人不太能听得清楚,所以需要三名裁判投入百分百的专注。
野战防雷设置:最考验团结和默契
赛场出口处,一队参赛队脸上挂满了笑容走了出来,那是刚结束野战防雷设置比赛后知晓成绩的第83集团军某旅的战士们。
“不错,很好,很满意!”被问及成绩如何时,五名战士几乎异口同声。

第83集团军某旅的参赛队伍
其实,在考试前一天晚上,队员陈远失眠了。他的脑海中一直有个忧虑:明天的考核会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第二天,他的担忧变成了现实:考核开始前,他们才发现,规则好像跟之前自己理解的不太一样?
大纲中的细则不可能详细分解到每个步骤,而比赛又是计时赛,因此怎样做能达到最快速度是每个队伍定下训练步骤的基本准则。这样一来,和真正赛场上的考核规则产生了偏差也是很有可能的。
临开考时听到这个对他们来说非常“不祥”的消息,包括陈远在内的队员们心里都咯噔了一下。临时调整步骤,是非常考验小队的整体素质的。就在队员们忐忑不安之时,队长的一句话瞬间让他们七上八下的心回到了实处:“训练那么扎实,怕什么!”

队长陈军敏(左一)、队员陈远(中间)和队友们
扎实的训练、协调的配合、踏实的内心,让他们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怎样才能打下坚实基础?队长陈军敏告诉记者,短短一个多月的训练,他们每天都会加班加点。晚上吃完饭,大家就坐在一起,拿着小火柴,在地上比划研究:谁在今天的训练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跑位应该由谁来完成等等。就这样,队里每个人将一个个小课目都克服下来之后,大课目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虽然四月中旬才开始组建这个队伍,但是他们的团结与默契仿佛日久经年:大家一起训练、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一起解决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雷达修理课目中,战士们齐心协力将修好的发电机推上雷达车
比赛中,有一个环节是装卸弹药箱,大概80-90斤重,对于身材较高的陈远来说不算什么,但是队长陈军敏搬起来就有点吃力了。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大家都有意帮助队长克服这个短板。
陈远介绍说,在训练期间,队长都会格外注重训练自己的体能,此外,在协同配合时,大家商议后一致决定,队长主要负责技术,体力活多安排在其它人身上,这样一来,队伍中的短板基本就被补上了。

“能打仗打胜仗”,赛场即战场,胜利需要每名队员协同配合
虽然这项比赛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队员们在高兴之余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出赛场后队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下面还有三个课目的考核,大家继续加油,继续奋斗!


地面火炮课目考核正在紧张进行中,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士黄桂亭的手被锋利的输弹装置划伤,瞬间,血染红了他白色的手套。
虽然不至于血流遍地,但是依然影响到了考试的正常进行,不愿意放弃考试的黄桂亭只得暂停考试,去门诊部对手部进行了简单的清创,便再次折返赛场继续比赛,直到结束后才去缝合受伤部位。
即便手部非常疼痛,但平时扎实的训练让黄桂亭在这个几乎全程需要双手的课目中依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已对手部进行缝合后的黄桂亭告诉记者,因为基本没有双手有空闲的时候,所以在后续比赛中,自己的成绩还是受到了较大影响——以前训练的时候他可以在9-10分钟内完成整个课目,但是在这次考核中,他却花了13分钟才完成,虽然战友们觉得成绩很好了,但他还是感到非常遗憾。
黄桂亭的队长任月方透露,黄桂亭在平时的训练中就非常刻苦,每天中午天气炎热,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加班加点训练。因此,今天在受伤状态下获得这种成绩也是情理之中。
在为他治疗的医生刘鑫看来,黄桂亭是一个坚强的战士,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回去完成战斗。
赛场上,还有一位来自第79集团军的战士余磊,在进行复进机液量检查这个考核课目时,因本身发烧感冒,加上天气炎热,在半小时的考核中两次中暑。
虽然战友劝他回去好好休息,但是余磊坚决拒绝放弃考试。
两次短暂的休息,余磊选择继续在赛场上战斗。虽然因状态实在不佳,最后成绩未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但是在他看来,精神第一,成绩第二。
余磊告诉记者,中暑的时候他没有别的想法,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就是任务还没有完成,不能放弃:“我们穿上了这身橄榄绿,就要有血性!”
直击现场:镜头下的美好瞬间

6月4日,武汉赛区的“砺装-2019”比武竞赛已落下帷幕。短短八天时间,战士们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速度和激情,演绎了什么是感动和默契,来看看那些美好的瞬间吧!
虽然比赛落幕了,但是战斗精神却永不落幕。参赛战士们回到了自己的战区,继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战化训练,继续默默地守候着人民,守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